北台灣第二個陽明山 - 十八尖山

2011122800:12
 北台灣第二個陽明山 - 十八尖山
 
位於新竹市東南郊的十八尖山,是由十八個淺峰山頭連綿而成的丘陵地帶,因而得名。十八尖山系屬金山面山勢綿延西來的崗陵,最高點在介壽亭附近,標高128.9公尺。由此處遠眺,西北向可望見新竹市區,右邊是頭前、鳳山二溪,正前方是台灣海峽。亦可向東南面瞭望大霸尖山、清泉五指山群峰與竹東方向流貫而來的頭前溪,視野極佳。
  在清代,十八尖山因山勢翠鬱,層峰連綿,宛如屏風,故被訂為學宮(在成功里)之案山。
  日本統治時代,知事永上止米郎(相當於縣長)為紀念日本昭和天皇登基,於昭和二年(1928年)以官民合作方式將新竹東方的十八尖山闢建為遊覽公園,即十八尖山森林公園。十八尖山森林公園面積四十萬坪,規模宏大,鄰近設施包括:新竹公園(今麗池公園)、新竹水源地(今自來水廠)、新竹競馬場(今新竹高商)與新竹州立中學校(今新竹高中)、帝國天然瓦斯研究院(今新竹瓦斯公司)、高爾夫球場(現為住宅區)。公園規劃主要有循環車道與展望亭,山頂上有愛國婦人亭(☆註一)(可能為今日幸福亭之前身)與汽車迴轉空間,展望視野佳。
  台灣光復後,由國防部接收,旋即由新竹市政府闢建為新竹市第一號公園,取名「東山公園」重新開放。此時的十八尖山森林公園儼然成為新竹市重要的遊覽地,由新竹八景(☆註二)的第一景為「東山納涼」便可窺知。
  1937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十八尖山被日軍改建為防空要塞,關閉公園並禁止遊客涉入,山靈毓秀的十八尖山得以保留原始風貌。也因為封山,使十八尖山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各種神怪之說流傳於坊間。據為當時為鎮壓神鬼而設置。
  光復後山中要塞由國軍接管,此時仍禁止遊客進入。由於疏於管理整頓,十八尖山仍為一片荒山野林。但近三十年來,新竹市發展起飛,市區不斷擴大,加上民國六十九年科學園區的設立,十八尖山獲得重視,重新規劃整頓,民眾也開始上山從事休閒活動。基於遊憩需求,市政府有意將十八尖山、高峰植物園、古奇峰風景區、青草湖等串聯成都會遊憩系統,使十八尖山逐漸走向都會大型自然公園的新時代。
 資料來源:
重塑遊憩空間系統 發展觀光功能
十八尖山屬於自然型都會大型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且鄰近市區及科學園區,提供遊憩使用之市場需求極大。以其多樣化的自然生態與迥異於市區的獨特地形地貌,於規劃時若能配合當地之資源特性,考量環境適宜性及市場特性,將能使土地獲得最合理的使用,並提供遊客豐富的自然遊憩活動,發展觀光功能。
  新竹市觀光整體發展計劃及其它相關計劃中指出,新竹科學城的整體空間架構包括了以新竹市中心為主的古蹟文化區、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學林、清大交大為主的校園文教區、頭前溪沿岸計畫中的河濱公園區等,十八尖山正好位於整體空間架構的樞紐位置,深具發展潛力。依據交通大學虛擬設計研究中心研究報告分析,十八尖山具備下列優勢:

  1. 十八尖山位於新竹市東區,是市民重要的休憩活動去處,屬目的型山坡地公園。另一方面,十八尖山鄰近文教科技區,為科學園區與學校活動的連接樞紐,而南面又緊鄰新竹縣低密度開發山坡地帶,為整體空間架構之樞紐。
  
2. 十八尖山地形坡度在海拔128.9公尺,佔地勢之利,景觀位置良好,林相茂密,為都市環境中可貴的自然資源。此外,十八尖山境內有石觀音、寺廟等人文據點及宗教設施,亦是吸引遊客上山的因素。
3. 市政府預定於交通大學博愛校區設置數位城市藝術中心,又十八尖山鄰近高峰曲圃,未來發展可與周邊休憩、藝文資源作一整體性考量及串聯。
4. 現有基本公共設施具備基本水準,水電設施、公廁座椅完備,只需將個別設施物和整體景觀規劃進行風貌統一設計。
5. 長期發展而言,未來協調瓦斯儲氣槽廠遷移,其所留腹地可作為未來服務設施及引進公園新主題設施利用。
  因此,規劃上將利用十八尖山作火連接新竹市與科學園區之大型公園,使其成為兩者同生活的公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間,而非兩者的天然屏障。透過市府一系列都市環境重塑的更新計劃,將十八尖山作為都市計劃綠地系統的轉接點,以綠地軸線的設計,將周邊學校、河川、公園、公園道路串聯起來,居民可以在此地轉接到開放空間,成為一納入全市生活環境的自然資源教育博物館,活化整體休閒遊憩系統。
新竹市民的後花園
十八尖山位處新竹市舊城區與新興科學園區之間,是都會中新舊移民皆可共享的休閒地帶,向北連結市區護城河周邊、新竹公園,並結合交通大學博愛校區,向南可配合古奇峰、青草湖一連串風景據點,連結為帶狀系統,其被整備為新竹地區綠地系統主軸,扮演提供新竹市民遊憩資源的角色。
  十八尖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樹木高大,古木參天,沿途遍山茂林,花卉飄香,行進於林廕道,上空氣清新怡人,且山內建築步道,運動設施俱全,不論清晨或傍晚,不吸引民眾前來,從事戶外休閒活動,如:賞景休憩、登山眺望、體能活動、野餐烤肉、賞鳥或散步、踩自由車...等,讓市民用緩慢的腳步,寧靜的心靈置身其中。此外,市府與文化團體常於此舉辦假日文化廣場、史蹟文物解說活動,更提供市民豐富的教育與遊憩資源。每至假日,遊客如織,不僅是新竹市知名景點,更是市民假日休閒的美麗花園。
  新竹,是一個文化古城,也是一個科技新都,自然地景與生態資源是人文環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產生地方感最重要的磐石,未來整體空間架構所營造的目標,即是要讓十八尖山成為連接文化古城與科技新都的公共地帶,以提供市民更豐富多元的休閒空間。
 
日治時代開始,十八尖山便開闢成森林公園,自新竹縣北迤邐,略成新月形,蜿蜒約7、8公里,而且剛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此山因有18個山頭而得名,最高處在現在的介壽亭,海拔131.79公尺
過去的登山小徑於林蔭深處之中,十分僻靜,市政府團隊為了營造新竹市民良好的休閒空間,吸收外地觀光人潮的進入,花近三年的時間規劃整頓,修剪植栽並增設許多涼亭與奉茶亭以及「桂花巷」,在山茂林之中,瀝青路面平整,滿山花草飄香,於此林蔭道上健行,空氣清心沁涼,令人倍感舒爽怡人,現今已成為新竹市民平日運動,休閒的重要的寶山

公園入口
十八尖山有兩個入口,一個在博愛路,另一個則在寶山路。如果您想練腳力,建議您從寶山路口,百多格階梯先讓您暖身。如果您想慢跑或健走,從博愛路的入口處,沿著山勢順著林蔭,一路的好風景讓您心曠神怡。經過新竹市政府重新整理後,十八尖山的公共設施十分完善,無論是鋪設平整的瀝青路面及階梯步道十分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休閒健身。

博愛路入口

 
 
寶山路登山步道
 
 
寶山路入口
 
 
 

輕踩階梯樂
十八尖山的階梯十分有名,除寶山路入口處的階梯外,博愛路入口處有一條三佰多梯的階梯,許多青年學子都是以這條階梯作為比賽腳力的指定路線。走累了,公園內隨處皆有座椅任您小憩,若您覺得運動量不夠,園內的單槓、仰臥起坐等體能設備,隨時等您來挑戰。

 
 
 

變葉木步道
變葉木俗稱變色葉,原產於馬來半島等地,在台灣被用來當作是園藝植物。而在十八尖山特別栽植了一整條路的變葉木,行走其間,別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桂花巷
桂花全年均能開花,性喜溫暖耐高溫,秋季為盛開期。因為它的香味濃郁,所以桂花又稱為九里香。當您漫步來到桂花巷時,在遠處就能感受到桂花濃郁的香味,飄盪在空氣中。

 
 
 

花香滿溢
十八尖山規劃出一區又一區各式各樣的花區,有玫瑰花、山茶花、杏花、杜鵑、桂花、桃花等,沿途花卉飄香,空氣清新宜人,最近市政府更增設播音設備,讓您可以登山健走聆樂賞花,讓自己擁有一片好心情。

新竹市樹
黑松學名:Pinus thunbergii Fragrans Lour
生長習性:株高到10公尺以上,主幹直立或斜彎,樹皮灰黑色。生性喜涼,並耐高溫,生育是溫約攝氏13-28度。

植栽簡介
十八尖山的植被具有多樣化且複雜的特色,有鄰近海濱,受到強烈海風影響的典型丘陵環境類型,以及被規劃為標本林所栽植的熱帶區域樹木等。整體說,十八尖山的植物資源是相當豐富,除了景色優美外,更可提供許多蜂、蝶類所需之食物,對當地生態意有正面的幫助,因而在整體環境仍算是相當不錯。
原產於本省恆春一帶丘陵地區,菲律賓,全島低海拔山區普遍可見,是十八尖山最常見的樹種之一,適應力強,耐貧瘠、根深材韌、抗風力強,生長快速。

用途:
材質堅,富彈性,花紋美觀,為造船、家具、枕木和農具的優良用材。相思炭的發熱量大,且不出油,冒出來的煙不會刺激眼睛;這是它大受歡迎的原因,為最優良的薪炭材,是以往燒炭的主要原料。適應力強,耐貧瘠、根深材韌、抗風力強,生長快速,為優良的水土保持、綠化樹種。

因生長迅速,木材輕軟,很適合製成黑板,故名之。全株具乳汁,又名乳木。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爪哇 。1943年引入台灣。性喜高溫多濕,對土質要求不苛,只要排水良好乾燥之土壤均能生長。

用途:
生長快速,樹幹挺直,一般用來當觀賞行道樹。木材白色輕軟,可作黑板、茶箱等 用材。
九重葛屬紫茉莉科,原產於南美,又稱為南美紫茉莉,屬於蔓性常綠灌木,葉心臟形或三角形全緣互生,葉腋有刺,花色經由人為栽培後,有紫色、紅色、白色、橙黃色或深紅色等。其實這裡所說有花色的部分並非九重葛的花瓣,而是可以吸引遠處的動物前來為其傳授花粉,故意增大似葉片狀,稱為葉片苞的花苞(聖誕紅也是這樣),九重葛的管狀花很小,通常三朵簇生外包三片花苞,因此又稱為三角梅。另外它的苞片質地很薄似紙張般,又叫做紙花。

原產於大陸、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日本。莖為灰褐深沉的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壽命甚常,是常見的行道樹及百年老樹樹種之一。

用途:
木材耐腐防蟲,細緻且有香氣,為家具雕刻之良材,樹幹削成薄片,在腦寮中蒸餾出樟腦及樟腦油,初製品再經分餾等程序可製其他產品,主要是供賽璐珞等工業使用。抗害力強,樹形優美,更為優良的行道樹及綠化樹種。亦具有防蟲效果。

原產於印度,陽性植物,生長快速,樹高可達20公尺,主幹通直,枝條輪生向四面水平伸出,樹幹有尖銳的瘤刺。木棉花藏有濃厚的花蜜,花藥含花粉量大可做為蜜源植物,一年一度為各種蟲鳥帶來甜蜜的食物,甚至赤腹松鼠也常常被她所吸引。每年春天齊開放一片橙紅樹海甚為美觀。
九重葛屬紫茉莉科,原產於南美,又稱為南美紫茉莉,屬於蔓性常綠灌木,葉心臟形或三角形全緣互生,葉腋有刺,花色經由人為栽培後,有紫色、紅色、白色、橙黃色或深紅色等。其實這裡所說有花色的部分並非九重葛的花瓣,而是可以吸引遠處的動物前來為其傳授花粉,故意增大似葉片狀,稱為葉片苞的花苞(聖誕紅也是這樣),九重葛的管狀花很小,通常三朵簇生外包三片花苞,因此又稱為三角梅。另外它的苞片質地很薄似紙張般,又叫做紙花。
羊蹄甲原產於印度,台灣引進栽培於低海拔地區。第一次注意羊蹄甲的樹種,只覺得這樣的植物真可愛,它那滿樹的葉片如同羊群踩過遺留下來的羊腳印,稱之為羊蹄甲一點也不為過。它的俗名叫做馬蹄豆,又叫洋紫荊,很奇怪吧!自然圖鑒一合輯上寫的,也許是因為不開花時兩者難以分辨。春季的四月天,我在孔子廟前公園內,觀察到羊蹄甲滿樹的花是淡紅色,倒卵形的花瓣,雄蕊六枚,短總狀花序或繖房花序腋生,筴果扁平,成熟時由翠綠轉暗成紫黑褐色。冬天偶爾經過孔廟前公園,羊蹄甲樹依舊,不同的是葉已黃緣沒有花。
非洲鳳仙,顧名思義它是從非洲地區引進台灣的植物,一般民眾聽見外來植物,多半會引發不悅,甚至反感,尤其對稱為“綠癌”的小花曼澤蘭更甚。但並非每種外來植物盡是壞處,非洲鳳仙有多種花色;紅、白、粉、紫、橙等,不但具有觀賞價值,更替蝴蝶等具有長吸口器的昆蟲提供蜜源。非洲鳳仙引進台灣後,長期生長在寶島的優渥環境下,很快便適應台灣的環境因子,且能自身由種子繁殖下一代,我們稱它為馴化植物。台灣環境的得天獨厚,讓非洲鳳仙能夠很快適應,不可忽視的植物本身也有其生存的韌性,非洲鳳仙不僅出現於花圃,在野外礫石邊或磚牆上,水溝旁或籬笆下,也經常可以觀察到非洲鳳仙挺挺地立足其上,同樣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話涼亭
十八尖山上有十一座涼亭,包括愛林亭、益壽亭、早起亭、介壽亭、梅花亭、快樂健身亭、幸福亭、益壽四腳亭、國父百年誕辰紀念亭和兩座獅子亭,每一座都各有特色
位於博愛街入山口處,已有十五年歷史,民國七十四年由中央獅子會會長陳柄宜和全體會友出資興建,為十八尖山民眾健行活動的入口聚集相會之所。經過精心的規劃後,四周有停車場、廁所等便民的設備。
位於十八尖山最高點,在亭內可飽覽新竹風城美麗景致。
走完博愛路入口處三百多個階梯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幸福亭。在亭內您可稍作休息,感受一下登高望遠的幸福。
   
位於寶山路入山處第一個亭子的愛林亭,四周種植著黑板樹,由早起會出資興建,是園內最早的一座涼亭,在民國五十三年植樹節完成
  
位於十八尖山自由停車場旁,很多居民在此闢建花圃,同時也有呼拉圈練習場,是許多運動團體聚集的地方。

由登山益壽會興建,其形狀呈八角傘狀。
在自由停車場旁的快樂健身亭,附近栽種許多花圃,有呼拉圈練習場,還有搖搖椅等兒童遊樂器材。
  
是一座兩層式的涼亭,亭的四周以簍空的梅花造型做為裝飾,中間有個旋轉梯可以到二樓,亭頂全市簍空設計,風可由頂上直接灌下,與雨可千萬別到這座涼亭,不然鐵定會讓您從頭「涼」到腳,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涼」亭。
書香飄逸

十八尖山東麓與清華大學為鄰,西麓有學府路上的諸多學府,交通大學
博愛校區、國立新竹高中、國立新竹高商與市立建華國中、市立培英
國中。
1926年(大正15年)新竹州立中學(今國立新竹高中),從原址(今國立新竹女中)遷入十八尖山下。
1940年(昭和15年)設立新竹州立商業學校(原本為新竹之競馬場)。
1951年(民國40年)新竹市立中學遷校於十八尖山西峰(虎頭山)下,改名竹一中,今為建華國中。
1955年(民國44年)國立清華大學復校於新竹,位於十八尖山東麓。
1956年(民國45年)新竹縣立第二女子初中,設立於新竹一中與新竹高中之間,今為培英國中。
1958年(民國47年)國立交通大學復校於新竹州立商業學校對面。

觀音石雕
日據時代昭和四年(1929年)間,十八尖山公園陸續建置了三十三座高約一公尺的石雕觀音,每一座雕像的容貌皆不相同,開光的「三十三身」,振作於森林公園,目的即在增添肅雍莊嚴氣氛,使登臨者悠遊自在暢心遊賞。由於年代久遠,石觀音分布的位置,早已散佚不可考,近年來在新竹市綠水社區義工及新竹高中的師生努力下,已陸續找到24座石雕觀音,還有九座石雕觀音,期待下次您但訪時來發現。

觀音01:昭和四年八月造,右手持佛珠,以右手撐頭,後有蓮花,座茲陽光普照。
觀音02:昭和四年八月造,右手持佛珠,以右手撐頭,後有蓮花。
觀音03:昭和四年八月造,右手持一龍杖,後有蓮花,石碑稍斜。
觀音04:昭和四年八月造,千手觀音,臉部稍有損毀,立姿。
觀音05:昭和四年八月造,千手觀音,臉部稍有損毀,盤腿坐姿。
觀音06:昭和四年八月造,千手觀音,手持多種法器,立姿。
觀音07:原始色彩,千手觀音,盤腿坐姿。
觀音08:位於益壽亭、普陀岩下,有信徒奉獻紀錄。
觀音09:位於快樂健身亭旁。
觀音10:雙手合抱於胸前,位置景觀佳。
觀音11:千手觀音,位置較偏僻,持許多法器,盤腿坐姿。
觀音12:千手觀音,位於自由停車場旁,鼻部遭破壞,立姿。
觀音13:位於佛光岩下,有白色金邊光環,佐刻十方宏法。
觀音14:右手撐頭拿佛珠,左手持檀香,後有一隻蓮花,屈膝。
觀音15:雙手交叉於前,雙肩似有盔甲。
觀音16:千手觀音,左右各有時雙手,立姿。
觀音17:千手觀音,手勢變化多,後有兩支法器,兩手握盃於丹田處,盤腿坐姿。
觀音18:右手持金鋼圈,左手平舉與肩同高,立姿。
觀音19:千手觀音,手持多種法器,立姿。
觀音20:右手持繩環,左手持一棒形法器,石碑左上缺一角,立姿。
觀音21:往梅花亭的階梯旁。
觀音22:為一三面造型的石觀音。
觀音23:千手觀音,位於前往介壽亭的路上。
觀音24:位於瓦管處瓦斯槽旁,因缺乏整修,已有風化損毀情形。
 

 
 
 
十八尖山交通指南
新竹交流道下,往市區方向,沿光復路直行,於學府路左轉,再左轉博愛路,即可抵達十八尖山公園東入口。

 
公車族
東入口-由新竹火車站前搭1、1甲、2、5、31路 新竹客運,於新竹高商或水源地站下車,自博愛街5巷進入及抵東入口。
西入口-搭20路至介壽山口或萬佛寺下車,由寶 山路145巷進入,即抵西入口。
 
開車族
下新竹交流道,接光復路(122縣道)往市區方向,左轉學府路、博愛街,自5巷進入,即抵東入口停車場,全程約5.5公里。
下新竹交流道,接公道五路往市區方向,直走忠孝路、左轉東光路街學府路,在博愛街十字路口
左轉即抵博愛街入口。

資料來源:http://18park.hccg.gov.tw/emp1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