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湖水澹憫故懷

2012040711:15
 

發現後慈湖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灌溉埤塘,蓄水面積為4,1076公頃,蓄水量有177,500立方公尺,灌溉面積達117,29公頃,主要灌溉地區為大溪三層地區。

1950年代,蔣介石行至百吉隧道口,因座車無法繼續前進,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見此地景色近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留下深刻印象,直至1955年由板橋林本源家族提供慈湖周邊19頃土地,作為興建行館用地,於1959年6月13日興建「洞口賓館」完成, 1962年10月更名為「慈湖賓館」。

1962年配合總統府疏散計畫,經蔣介石指示購地,於後慈湖地區興建防空洞作為戰時指揮所,並興建官舍,做為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及副秘書長等辦公處所,至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奉厝於慈湖,改稱為「慈湖陵寢」,並設立慈湖陵寢管理處,負責接待管理服務等任務,後慈湖五棟辦公室亦移交陵管處代管,至2007年11月移撥桃園縣政府管理。




 

從軍事戰備.到空間解嚴
1961年間適逢大陸推行大躍進運動失敗,越戰爆發及大陸核彈試爆成功之威脅,蔣介石深感反攻之時機刻不容緩,於1961年4月,奉示軍方在台北縣三峽成立「國光作業室」,動員207位菁英,秘密研擬軍事反攻大陸計畫,是為「國光計畫」,並將後慈湖列為高度軍事管制區。

1960年代大陸積極發展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大陸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讓蔣介石感到相當不安,因此命令政府各單位積極進行相關防空演練,建造許多大型防空洞,並以後慈湖防空洞作為戦時指揮所,於1963年8月完工,全長約150公尺,呈F型,內有浴廁、廚房、發電機房、通訊設備及指揮所等,2個主要入口建有三道厚重的防爆鐵門,以抵擋砲火的攻擊,一旦發生戰爭可獨立作業並指揮戰事。

後慈湖共有5棟官舍,除3號官舍因地基坍方至1969年才興建外,其餘4棟於1963~1964年間先後完工。1、3號由台銀負責興建,餘則由總統府負責,分別作為招待所、秘書長、副秘書長、參軍長及待衛長疏散辦公使用。惟因未發生戰事,除2號曾為管理人員宿舍、3號曾為駐地憲兵使用,其餘不曾使用。

後慈湖現已無軍事用途,經桃園縣政府積極爭取開放。2007年11月,正式移撥桃園縣政府,並著手規劃整修開放等相關事宜,後慈湖長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受外界干擾,保留完整原林相與自然生態環境,提供民眾另ㄧ個遊憩的後花園。


景點相關資訊
相關資訊: TEL:桃園縣風景區管理所 03-3359031。
後慈湖入園申請網址 http://backcihu.tycg.gov.tw/Cihu/
GPS定位: N24°50’30.1” E121°18’05.5”
交 通: 自行開車:
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4號省道直行,至32.6K處埔尾依指標左轉,接台7號省道直行至慈湖停車場即至。
大眾運輸:
搭乘台灣好行巴士慈湖線於慈湖陵寢站下車即抵。
停車資訊:
慈湖停車場(停車位約210個)停車費用50元(以次計費)並有大型客運停車位;頭寮停車場免費並有大型客運停車位(約步行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