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紅毛港文化園區

2014120201:10



@紅毛港緣由@

  台灣各地古時因西洋人毛髮泛紅或棕褐色,有別於東方人之黑髮,故稱西方人為「紅夷」,因此由西洋引進之鑄砲稱為「紅夷」,在台灣歷史中有關於荷蘭與西班牙之地方名稱或器物等均冠以「紅毛」,如紅毛城(台南安平古堡、淡水聖多明哥城)、紅毛樓(台南赤崁樓)、紅毛埤(嘉義蘭潭)、紅毛土(水泥)等;同樣的,對西洋人曾經停泊駐紮或活動登陸之地,亦稱之為紅毛港。
  而台灣有兩個紅毛港,一在高雄小港位於東經22度29分,北緯120度29分,一在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中央略偏西處。新竹的紅毛港是因為1646年,荷蘭人在該地遭遇海難上岸而得名,清代稱紅毛港庄,1920年改名紅毛庄,二次大戰結束後改稱紅毛鄉,1956年(民國45年)改為新豐鄉。

而本文要探討的是高雄市小港區紅毛港。



紅毛港的三「五」事-五個里、五大姓、五特色
    從碼頭步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根馬賽克燈柱,象徵紅毛港的海澄里、海昌里、海豐里、海原里、海城里五個里,這五個里中又以楊、吳、李、洪、蘇五個姓氏人口為最多,而紅毛港的五大文化特色「潟湖」、「蝦苗養殖」、「捕烏魚與卡越仔」、「宗教信仰」及「帆筏風華」雖因遷村而成為歷史,但卻是園區中永恆的回憶與傳承。
潟湖
紅毛港位於高雄潟湖的南端,曾是日治時期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樹林,環境景觀豐富多元,海茄苳、水筆仔、白鷺鷥、彈塗魚與招潮蟹等生態物種,同時因潟湖的潮差小、水流速度緩和、水產資源豐富,有許多淺坪可提供各式各樣的魚類樓息,成為一個天然的漁場,為漁民帶來了豐富的漁產資源。民國五O年代開始闢建高雄第二港口,這片美麗廣茂的紅樹林美景就逐漸消失了。
蝦苗養殖
紅毛港自清朝以來,就是有名的養殖區,民國六十四年,蝦苗業逐漸蓬勃發展,七十三年蝦業繁殖協會成立,七十四年最盛況時養殖場曾高達120處,故有「蝦仔街」之稱,國內蝦苗百分之六O至七O由紅毛港供應,以草蝦、斑節蝦、和白蝦苗為主,此時紅毛港被譽為「蝦苗的故鄉」,後來因海水汙染與白點病的發生,養殖業深受打擊,草蝦王國逐漸走向黃昏。    
捕烏魚與卡越仔
漁業是紅毛港的主要經濟產業,其中又以捕烏魚、拖網漁船 (卡越仔)為主。紅毛港為台灣烏魚主要產地,最遠追溯至清代以前就開始,民國五O年代烏魚漁獲量更居全台之冠,每年冬天,待產卵的烏魚大批游過台灣海峽,有的漁民一年捕撈一次就可以溫飽一整年,因為,在捕捉到烏魚之後,將雌烏魚剖肚取卵,再用鹽加工,就是市價昂貴的烏魚子,烏魚子色鮮味美,是餐飲中的重要食材,也是酒席中高級的配菜料理,而烏魚的肉質鮮美又營養,整條烏魚都有價值,難怪會被稱為烏金!

角頭廟
紅毛港居民以討海維生,在面對險惡的海上環境時,經常向神明祈求出海平安、漁獲豐收與尋求心靈的寄託,因此紅毛港是高雄市廟宇分佈最密集的地區。由於紅毛港埔頭仔地區以北的聚落主要均因血緣而生,因此,紅毛港聚落的廟宇,以五大姓氏與埔頭仔為聚落中心的六大角頭廟為主,包括飛鳳寺(「埔頭仔」廟)、飛鳳宮(「姓楊仔」廟)、濟天宮(姓李仔」廟)、朝鳳寺(「姓洪仔」廟)、朝天宮(「姓蘇仔」廟)、天龍宮(「姓吳仔」廟)。
帆筏風華
紅毛港原為高雄港內傳統漁村聚落,從事捕魚與養殖相關漁業,曾經擁有過富裕的光輝歲月,民國四O至五O年代,紅毛港外海(台灣海峽)沙灘上排列著綿延至四公里長的竹筏,放眼望去相當壯觀,象徵著紅毛港昔日的繁榮風華。竹筏為紅毛港居民早期捕撈漁獲(烏魚、飛魚等)的主要工具,又因內外海的環境差異,竹筏造型有別,內海較為平整,外海竹筏兩端向上彎翹,便於破浪減低阻力,體型較大裝有風帆者稱為帆筏。



紅毛港文化園區位於高雄港二港口入口處,由原來就有的高字塔結合週邊環境資源整建而成,總面積有3.42公頃。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和紅毛港文化協會攜手合作,在園區內規劃了「高字塔旋轉餐廳」、「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碼頭與候船室」、「觀海平台」六大區域,由高雄市政府捷運局興建完成。園區展示以聚落意象及創意策展方式,表達紅毛港人世居在此、代代相傳所累積下來的「潟湖」、「蝦苗養殖」、「捕烏魚與卡越仔」、「角頭廟」、「帆筏風華」五大文化特色。紅毛港聚落雖然因為遷村而走入歷史,但紅毛港人的生活和精神確是園區裡永恆的記憶與傳承。

2007年紅毛港遷村,改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僅留下一隅「紅毛港文化園區」,我們運用意象呈現和創意策展,凝結紅毛港聚落緜延400年文史底蘊,見證高雄港開港100年發展歷程。
 

遊艇環港—串連駁二藝術特區和紅毛港文化園區,暢遊亞洲新灣區。(駁二航線、遊港航線,駁二航線可由i-bon預購。)
旋轉餐廳—360度全方位視野,大船入港、夕陽美景,盡收眼簾。
建築巡禮—保留紅毛港聚落建築構件,用遺跡展式手法呈現台灣建築史縮影。
專業導覽—穿梭400年時空,探尋紅毛港聚落歷史文化與高雄港發展。
動態體驗—創意主題展示,結合聲光、音效、數位互動模擬,重現先民海港生活。




高字塔旋轉餐廳
高雄港「剖港」擴建二港口時,將紅毛港與旗津的陸地聯繫截斷,並在兩岸各設一座信號台,都以「高」字為建築物形狀,相互瞭望。紅毛港高字塔的設立,對於高雄港的發展和紅毛港聚落的命運,都具有關鍵的象徵意義。我們利用原本就有的高字塔建築加建環型旋轉餐廳,賦予全新風貌,作為園區內的醒目地標。在高字塔旋轉餐廳裡可以360度全視角飽覽夕陽海景,更是全台唯一、最近距離觀賞洲際貨輪「大船入港」的獨特景點。




展示館
內的主題展示設計,是從紅毛港聚落的生活點滴,以及祖先們流傳下來的文史素材中,提煉出有傳承意義的內涵,進一步轉化成故事性、趣味性、娛樂性兼具的互動體驗,賦予不同類型的主題,透過充滿創意的展示手法與體驗設計,讓來到紅毛港園區參訪的鄉親和遊客能夠在此緬懷先民胼手胝足的開創精神,並穿梭時空體會從純樸年代發展到現今的海洋生活各類風貌。


戶外展示區
老房子永遠留著懷念的人情味!紅毛港遷村,僅留下紅毛港文化園區一隅。因為空間有限,我們不得不以意象策展取代原貌重現,利用老房子的原本構件,結合仿古建築手法,呈現仿如過去在紅毛港聚落生活時的虛擬實境。我們也刻意將戶外展示區的建築體蓋成「未完成」的樣態,並不是還沒完工,而是用這種安排陳列方式讓大家容易觀察老房子興建的過程及建材的運用方式,藉此延伸想像,在探尋建築空間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中重溫紅毛港聚落生活。



天空步道
橫跨紅毛港文化園區的天空步道,前身是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在紅毛港遷村前,這條運煤帶是藍色的,以工業的意象穿越狹長的紅毛港聚落上空。我們在紅毛港文化園區裡,特別保留這個記錄產業變遷的象徵。它現在已經卸下輸送煤炭的功能,並且換裝為白色外殼,在藍天之下格外耀眼,成為鄉親與遊客往天空更靠近一步,觀賞紅毛港美麗海景的「天空步道」。



碼頭與候船室
搭船到紅毛港,非常順理成章。紅毛港文化園區提供鄉親及遊客便捷的海陸交通服務,將原本只能容納50人的候船室擴大到可以容納150人的多功能服務空間,更特別打造了三艘全新的遊艇,每艘可以搭載74人,我們也考量紅毛港聚落的地理環境、產業特色及宗教信仰,將這三艘遊艇分別命名為「海汕號」、「烏金號」及「保庇號」,非常容易辨視,成為航行高雄港域中最醒目的遊艇。



觀海平台
觀海平台鄰接高雄港水域,平時即可欣賞高雄港內大型船隻、貨櫃裝卸機具、工業廠房等特殊地景,近距離體驗大船入港的震撼。










自行驅車前往:
自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末端下,左轉中山四路→經小港國際機場→右轉沿海一路→沿海二路→至中林路右轉→至南星路右轉→至第六貨櫃中心管制站前路口左轉,朝紅毛港文化園區指標直走即可。
 
搭乘高雄捷運至小港站,轉小港碼頭接駁專車,再由小港輪渡站搭豪華遊艇前往:
捷運小港站至小港碼頭之接駁專車時刻表為周六、周日及國定假日15:00由捷運小港站開往小港輪渡站、19:00由小港輪渡站開往捷運小港站。